资讯详情
这家码头运营商增势强劲,释放哪些信号
中远海运港口将继续严控各项成本,拓展港航合作潜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升经营韧性,加速争创世界一流港口。
根据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简称中远海运港口,股份代号:1199.HK)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中远海运港口实现营收6.89亿美元,同比减少2.2%,实现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1.50亿美元,同比下降15.4%。集装箱吞吐量方面,上半年,中远海运港口实现总吞吐量6457.29万标准箱,同比上升2.2%。其中,控股码头公司总吞吐量实现1473.15万标准箱,同比下降6.0%,非控股码头公司总吞吐量实现4984.14万标准箱,同比上升4.9%。
中远海运港口2023年中期业绩发布会现场
在上半年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增大,贸易提振无力,需求萎缩的状况下,中远海运港口的业绩依然亮点多多,凸显出发展的韧性。中远海运港口在业绩报告中表示,上半年,受我国进出口增速放缓影响,港口吞吐量增长承压,在这一行业背景下,中远海运港口的业绩表现在预期之内,仍然保持相对较好的盈利水平。
“中远海运港口将继续深化精益运营,推动码头提质增效,进一步强化企业价值创造,致力于实现更稳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中远海运港口董事总经理朱涛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精益运营是盈利的关键
2023年第二季度,集运市场货量和运价依然处于下跌状态,港口企业的营收和利润也因此下滑。在市场低谷期,能实现盈利,并且还能保持降幅低于同行已实属不易。中远海运港口单季度实现收入 6.89亿美元,净利润1.94亿美元,在业界实属佼佼者。那么,盈利的背后,是精益运营的驱动模式成效。
通过优化流程、减手续、压时间、提效率,帮助企业提高通关时效,提升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持续优化港口营商环境,从而提升业绩是当前市场环境下港口运营商的主要应对方式。
相较第一季度而言,对于第二季度业绩的稳步增长,中远海运港口表示,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各国货币政策持续紧缩、利率上升及通胀高企等诸多挑战下,中远海运港口持续深化精益运营战略,在码头运营管理中注重提质增效,保持了业绩的稳健状态。
具体来说,中远海运港口第二季度总吞吐量达3427万标准箱,同比涨4.1%,相较第一季度总吞吐量持平,第二季度渐转复苏态势;码头利润于第二季度同比涨1.3%,相较第一季度的同比6.3%跌幅已出现明显改善。其中,中国码头表现较为突出,整体国内码头利润同比涨3.8%,国内控股码头实现同比11%的强劲增幅。
中远海运港口表示,实施的精益运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不断提高港口码头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积极争取客户,不断增加码头吞吐量;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拓展码头延伸服务,进一步增加收入。2023年第一季度,精益运营管理也整体提高中远海运港口控股码头盈利能力:控股码头利润同比增长0.9%至约2280万美元,表现相对强势。
值得关注的是,中远海运港口在上半年港航协同、深耕“港口+航运+物流”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也是使第二季度业绩实现稳健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其中,4月份,中远海运港口汽车供应链数字化平台正式上线,是全程数字化供应链标杆产品。该平台立足于全球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生态,整合港口、航运、物流、场站等数据链和业务受理功能,为客户提供智能化、可视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
中远海运港口厦门远海码头汽车堆场
在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中,中远海运港口表示,将继续聚焦精益运营,把握班轮运力释放利好时机,加大商务营销力度,争取新航线开辟和新船首挂;持续深化港航协同,与各大船公司开展联动营销,挖掘新兴市场和区域市场的货源增量;以单箱操作成本为着力点,持续推进成本管控工作。
此外,中远海运港口积极寻找新的投资机会,扩大码头投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争取更好的投资回报。
拓展海内外码头权益
在中远海控的中期业绩报告中,重点提到了中远海运港口全球码头网络布局。
针对码头业务,中远海控分析称,2023年上半年,受全球主要经济体高通胀持续,欧美需求紧缩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持续疲弱。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中远海运港口的码头组合遍布中国沿海的五大港口群及长江中下游、欧洲、地中海、中东、东南亚、南美洲及非洲等主要海外枢纽港。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远海运港口在全球38个港口投资47 个码头,共营运371个泊位,包括224个集装箱泊位,现年处理能力达约1.23亿标准箱。
根据德路里最新发布的《全球集装箱码头运营商年度回顾与预测》报告分析,中远海运集团按权益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二。在上半年充满挑战的环境中,中远海运港口作为全球领先的码头运营商,致力于在全球打造码头网络布局,关注在东南亚、中东及非洲等新兴市场布局机会,增强码头资产组合的区域多元化,从而能够为航运公司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一揽子码头服务以推进码头箱量和收入的双提升。
朱涛明确表示:“虽然全球经济增长仍将面临挑战,但与此同时,市场需求依然蕴含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以东盟、非洲等新兴经济体的增长,成为今年上半年航运市场最大亮点。中远海运港口将继续发掘具有战略意义的控股码头和高盈利参股码头的投资机会,推进规模扩张。”
2023年6月,中远海运港口完成收购德国汉堡港CTT码头项目
近年来,包括中远海运港口在内的码头运营商积极拓展码头权益。上半年,中远海运港口启用了泉州港石湖作业区5号和6号泊位,收购了厦门远海码头30%股份,完成了汉堡港CTT码头24.99%股权收购,并与和记港口及达飞海运合作投资埃及苏科纳港码头。此前,中远海控还购入了上港集团与广州港股份股权。此外,中远海运港口还收购了厦门海投供应链公司56%股权。
中远海运港口拓展码头权益在第二季度有所体现,由于上半年收购厦门远海码头30%股权,中远海运港口目前持有厦门远海码头100%股权。报告期内,东南沿海及其他地区的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2.9%至1,895,617标准箱;海外地区的总吞吐量同比上升1.4%至15,869,106标准箱,整体保持平稳,权益吞吐量与上年基本持平至6,232,028标准箱。
当前,集运市场下行,中远海运港口作为中国海外港口投资的主力企业,在配合集装箱班轮公司航线布局的前提下,注重全球码头网络的构建,并致力于提高全球航运资源的支配能力,通过构建规模化的码头资源网络,提升服务能级与质量,对抗市场下行的周期也是一种港口企业经营的长线策略。
中远海运港口还明确表示,未来将持续完善全球化港口资源布局。积极把握RCEP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区域市场和第三国市场机遇,发掘关键枢纽港以及码头后方核心供应链资源的投资机会。同时将继续参与国内港口资源整合,藉此优化调整码头结构,提升资产质量。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实际上,在全球港口行业发展趋势下,码头运营商正呈现出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趋势。随着2023年国际海运环保新规的实行和2050年航运业脱碳时间节点的临近,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各大码头运营商也纷纷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加大投入。
同时,整个行业绿色转型亦面临短期投资成本增加的挑战,体现在中远海运港口业绩上,相较于第一季度销售成本2.38亿美元而言,第二季度的销售成本有了一定的增长。
一直以来,中远海运港口都积极拥抱数智化、绿色低碳化发展趋势,以科技创新引领港航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远海运港口董事会主席杨志坚曾提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低碳化转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中远海运港口阿布扎比码头实施中东首个无人集卡项目
据了解,今年3月,EMA系统库存管理模块新功能再升级,为客户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在中远海运港口武汉、阿布扎比码头,已将港口无人驾驶集装箱车DCV投入实船作业;今年6-7月,中远海运港口武汉码头港区屋面的光伏电站已经发电124010度,相当于节约标煤44.6吨,减碳116.96吨;天津港集装箱码头(TCT)船舶使用岸电累计89艘次,总计减少碳排放440余吨,同步引进纯电力驱动场桥,助力减碳;广州南沙海港集装箱码头(CSP广州南沙二期码头)全面上线“数电发票”,企业财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迈入新阶段。
中远海运港口控股码头实施“靠港船舶使用岸电”
面对下半年依然复杂且艰巨的外部环境,中远海运港口表示将继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升经营韧性,加速争创世界一流港口。
中远海运港口在业绩报告中明确表示,将绿色低碳纳入运营管理价值观,将数字智能深入运营管理全链条,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持续推进智慧港口建设,加强人工智能与传统码头业务的深度融合,推进无人集卡作业进入规模化运用;着力打造绿色低碳港口,推进光伏等绿色低碳项目的投用;推进码头设备更新迭代,加快绿色低碳智慧转型步伐,打造绿色码头标杆。
中远海运港口管理层相信,虽然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疲软,但由于国内贸易和来自东南亚的货量保持强劲,预计下半年集装箱吞吐量将实现同比增长,同时对收入及TEU增长持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