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辽港五月,佳绩连连
五月的大地花团锦簇,五月的辽港欣欣向荣。克服市场低迷、疫情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辽港集团各单位精准发力,实干奋斗,你追我赶创佳绩、出亮点,不断刷新作业纪录,全力冲刺“双过半”。
丹东港
自丹东本土疫情发生以来,丹东港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生产,发挥协同效应,聚焦客户需求,全力稳产保供,5月完成货物吞吐量301.6万吨。其中,金属矿石吞吐量141万吨,同比增长121.7%;粮食吞吐量37.9万吨,同比增长167%,并创造单日进出港船舶27艘次的历史最高纪录,实现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双胜利”。
散粮码头分公司在装载7万吨大豆外贸船“泰安娜”轮卸船作业中,以单日卸船1.8万吨、单门机效率138吨/小时、单船效率692吨/小时,成功打破三项粮食卸船纪录;以22.6小时完成1.6万吨“海百15”轮玉米装船任务,比计划时间缩短3个多小时,装船机台时效率达688吨/小时,创历史新高。
煤矿码头分公司卸载“卓越”轮17.4万吨PB粉,实现单日作业9.7万吨、单日单机效率1887吨/小时,全船作业时间51小时,在港时间55小时,卸船速度之快、在港时间之短均创历史最高纪录;顺利接卸矿船9艘次,刷新单月卸矿船艘次最高纪录,全月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71万吨,同比增长28%。
杂货码头分公司优先保障钢企原料供应通畅,完成钢材卸车11169节,同比增长107.7%;完成钢材船舶作业量56万吨,同比增长124.5%,再创年度单月钢材船舶作业量新高。
随着各项防疫措施落地见效,丹东港疫情防控和港口生产形势持续向好,保产保供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接下来,丹东港将持续巩固防疫成果,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脚踏实地完成保产保供任务,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港口生产经营保卫战。
(文/宁金娥 田军 杨振伟 孙俊巍 曹传强 图/陶聪)
大连港
5月份,大连港散粮码头公司完成货物吞吐量63.6万吨,同比增幅48%,创近三年来单月转运量纪录;年度累计吞吐量完成235.8万吨,同比增幅25%。
当前全球正处于粮食危机阶段,粮源进口形势面临严峻挑战。为此,散粮公司外拼市场,内抓效率,积极寻求突破点,5月完成外进粮食接卸5艘次,实现吞吐量25.6万吨。其中4.9万吨进口玉米来自保加利亚,打破了单一进口瓶颈,这也是大连地区首次转运保加利亚玉米。
该公司5月份内贸玉米装船48艘次,实现吞吐量23.8万吨,同比增加20.6万吨,增幅644%。由于同期粮食市场深度变革,对南北贸易带来极大影响。随着市场逐渐回暖,该公司提早研判市场行情,做好产地散粮车运力布局以及筒仓的合理调配,抓住市场贸易活跃期,集中发力实现货源大量集港。
5月,该公司完成杂货吞吐量13.7万吨,增幅108%,年度累计完62万吨,增幅111%。当下供暖季已过,客户煤炭需求下降,该公司针对市场现行货源进行调整,大力开发季节性货种业务。其中,1-5月煤炭制品完成21万吨,同比增加11万吨,增幅110%;通过场地区块管理、开展铁运疏港模式、加强装卸组织等举措,实现海盐、水泥熟料货种转运的跨步式增长,5月作业船舶已从去年同期2艘次提高至25艘次,转运量从0.8万吨提高至12.3万吨。
(文图/严峰)
营口港
今年以来,反复的疫情给港口生产造成诸多不利影响。为确保大宗能源物资运输畅通,营口港散货码头公司将保供作为首要任务,1-5月,完成煤炭吞吐量697.9万吨,同比增幅18.3%,在困难形势下实现了保增长的目标。
煤炭是营口港主要货种之一,腹地电厂、钢厂等大型企业对煤炭的依赖性较大。为服务好腹地企业,助力区域经济稳定,营口港散货码头公司从增加客户粘性入手,建立分区域分货种管理机制,打造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有效巩固煤炭市场份额,保证了货源的持续增量。
在煤船接卸作业中,该公司为保供重点船舶开辟绿色通道,加强各环节生产组织协调,从卸船到堆存再到疏港一路畅通无阻,力保各重点企业能源物资供给到位。此外,该公司延伸服务举措,针对不同船型特点,定制专属卸船方案,提高作业效率,满足广大客户需求。
受疫情影响,港区一度实施封闭管理。该公司牢牢把住疫情防控关,结合在岗人员情况,合理编排班制,调整工艺流程,挖掘生产潜力,保证船舶正常靠泊,按计划完成作业任务,将疫情影响降至最低,实现防疫、生产两不误。
在稳定生产的同时,该公司深入推进质效提升工程,在卸火车作业中减少货物落地环节,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从卸火车至场地,煤炭单吨倒运生产成本由9.4元/吨降低至7.8元/吨。1-5月卸火车煤炭21万吨,节约成本近34万元。
目前,港口生产已全面恢复生产常态,营口港散货码头公司将围绕“双过半”开足马力,通过加快泊位周转,实现更大增量,向着阶段性目标全力冲刺。
(文/宁勇 孙鑫 图/宁勇)
来源:辽宁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