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全球集装箱运输业趋势


 

  瑞典班轮运输代理公司GreenCarrierLinerAgency总经理FredrikHermansson先生近日在其一篇博客文章中,试图找出影响集装箱运输业发展的全球趋势,他总结了航运业内六大总体趋势,分享了他对未来行业供需关系、港口发展、市场兼并等方面的预测。  

 

  全球市场环境变化莫测,无法确定未来究竟会怎样,但是航运业的一些全球趋势基本是可以预判的,而对总体趋势的把握有利于更好地面对未来市场的变化。在FredrikHermansson先生看来,未来航运业的六大总体趋势如下:   

 

  1、集装箱运输业供需关系趋于平衡  

 

  过去几年里,市场形势日益严峻,船公司纷纷投资建造更大型的船舶,集装箱船大型化趋势加快,为了自身的生存,班轮运输业越来越朝着联盟合作方向发展。如今,随着运输需求愈发强劲,船舶运力供应也越来越紧张,这导致了船舶的拆解减速。目前,航运货运量正以4%至4.5%的速度增长,而集装箱船队则以每年3.9%的速度在增长。因此,在集装箱运输版块,运力供应和运输需求正在逐渐趋于平衡,这是一个积极的趋势。

 

  集装箱船闲置数量方面,也显现积极的变化。2018年初,全球集装箱船队共有65艘船舶闲置,闲置运力共计19.1万TEU,而在2015年,共330艘136万TEU运力闲置。

 

 2、港口利用遇挑战  

 

  船正在变得越来越大,目前全球最大集装箱船已超2万标箱,这给港口和码头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船舶大型化带来了严重的港口拥堵问题,同时引起了其他相关经营问题。由于大部分港口在基础设施和营运设施方面不具备大型船舶进出港和靠泊的要求,同时它们可能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来高效地装卸货物。  

 

  在未来,船公司需要呼吁更多的港口对港口基础设施和营运设施进行升级,以确保货物运输顺畅,以避免拥堵,但是这对于港口及码头运营商的成本方面的增加也是一个挑战。此外,对于集装箱航运业来说还有一个风险,就是只有少数几个大型港口控制着物流流量,而往往这些大型码头运营商可能只愿意与一个或两个航运联盟签约,导致行业内缺乏多样性,不利于托运人、船公司的发展,也不利于公开市场竞争环境的建立。  

 

  3、新兴市场或将释放增长潜力   未来,集装箱运输业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中国仍将全球集装箱运输的重要市场,但来自其他地区对集装箱货物的需求也市场潜力所在。例如尼日利亚,目前人口1.74亿,到2050年,预计将达到4.4亿。想象一下,到时他们会对世界贸易产生多么大需求!     

 

  4、贸易集装箱化将成为趋势  

 

  另一个趋势是,各行各业正在通过调整其贸易货物的规格等形式,使其适应集装箱运输方法—即贸易集装箱化。例如,造纸行业通过调整纸卷的大小以适应集装箱装箱,以此来融入贸易集装箱化。目前,瑞典集装箱吞吐量为150万标准箱,包括各类进出口商品,未来将会更多的商品例如纸张、木材等通过集装箱来运输,通过集装箱运输的商品将增加100万标准箱左右。采用集装箱运输既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物品和保护环境的作用,也可以便于运输、装卸、储存等物流环节及其之间的作业,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还能够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装载空间。  

 

  总的来说,世界贸易正在不断增长,甚至有人预测,未来十年,全球90%的普通货物都将使用集装箱运输。一些商品如麦芽、泥炭苔、化肥、木材、废旧产品等的集装箱化已经发展一定程度了。

 

  5、航运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受到关注  

 

  目前,航运业对影响行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环保问题的关注度正在提高。航运是当今最为节能、环保的运输方式,业界正在通过投资和研究相关技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海上运输对环境的影响。船公司必须严格遵守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并相应地对其船舶进行调整,这会影响到船公司的成本,因此运输链的上下游各方都渴望与能提供可持续运输解决方案和良好工作条件的公司合作。  

 

  6、客户争夺战在于新技术

 

  当前,我们正处于人类迄今所知的规模最大的科技革命之中,这一革命对航运业整个物流链中的每个环节——从生产到运输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大家都在投资和开发新的系统,以实现更高的效率。区块链技术目前正在加速发展,将带来航运业更多创新机会,客户争夺战最终将由技术决定。FredrikHermansson先生认为,从生产商到收货人,整个物流链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平台和更高的透明度,并要有决心去开发先进的流程和共享通用的信息技术。  

 

  来源:海事服务网   

 

  供需状况保持稳健,市场运价稳中有升

 

  本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需求维持在较高水平,航商总体信心较足,9月起大部分航商在多条航线推涨运价,综合指数上涨。8月31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939.48点,较上期上涨4.2%。   

 

  欧洲航线,市场仍处传统旺季,运输需求较为强劲。本周上海港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在95%左右,有部分班期满载出运。市场运价总体保持平稳,部分航商针对各自情况进行微调。   8月31日,上海出口至欧洲基本港市场运价(海运及海运附加费)为933美元/TEU,较上期下跌2.7%。地中海航线,市场基本面与欧洲航线基本类似,上海港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在95~100%左右。

 

  8月31日,上海出口至地中海基本港市场运价(海运及海运附加费)为908美元/TEU,较上期下跌0.8%。   

 

  北美航线,美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GDP增速修正后将为4.2%,超过预期且为自2014年三季度以来最大增速。最新一期彭博消费者舒适度指数显示,美国民众的经济预期增强至2002年3月以来最高。消费者信心因强劲劳动力市场和减税带来的益处依然处于高位。目的地正处于返校季购物消费旺季,运输需求维持高位,同时中美贸易摩擦目前未见缓和,不少贸易商家因担忧关税原因纷纷提前出货,加之今年几大联盟体年初对北美航线缩减不少运力,当前整体呈现供不应求局面。上海港出运至美西和美东航线大部分班次满载,不少班次还出现爆舱情况。装载情况超预期,航商整体信心充足,大部分航商计划本周上调北美航线运价。8月31日,上海出口至美西、美东基本港市场运价(海运及海运附加费)分别为2298美元/FEU和3485美元/FEU,较上期分别上涨8.1和4.7% 。  

 

  波斯湾航线,受地区不稳定因素影响,航线运输需求总体维持相对低位,部分联盟体近期开始撤销远东至伊朗和伊拉克航线运力,部分航商依旧采取临时停航计划以控制总体运力规模,取得一定的效果,上海港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在85~90%左右。即期市场运价有筑底企稳趋势。8月31日,上海出口至波斯湾基本港市场运价(海运及海运附加费)为409美元/TEU,较上期上涨4.3%。

  

  澳新航线,市场运输需求维持平稳,航线运力近期有所增大,上海港出运船舶舱位利用率在80%~90%之间。受供给扩大影响,市场运价承压下行,部分航商为确保市场份额跌价揽货。8月31日,上海出口至澳新基本港市场运价(海运及海运附加费)为590美元/TEU,较上期下跌5.0%。   

 

  南美航线,市场货量保持高位,上海港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在95~100%之间。市场基本面良好,航线运价在连续调整数周后本周大部分航商宣布上调运价。8月31日,上海出口至南美基本港市场运价(海运及海运附加费)为1753美元/TEU,较上期上涨21.1%。  

 

  非洲航线,市场运输需求有所恢复,供需基本面好较好,大部分航商于9月初推涨运价。8月31日,上海出口至西非、南非基本港市场运价(海运及海运附加费)分别为2081和724美元/TEU,较上期分别上涨11.9和48.4%。   

 

  日本航线,航线淡季即将步入尾声,市场运输需求保持弱平稳状态,航线运价小幅波动。8月31日,中国出口至日本航线运价指数为720.74点,较上期微跌0.5%。

 

  上海航运交易所 王镭